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各地政府積極挖掘假日經濟潛力,針對回鄉探親與假期旅游的客流,推出了一系列暖心的文旅配套公共服務舉措。提供暖心大巴接送游子回家、推出免費的暖心酒店房間、在寒假期間免費開放大中小學校的車位,甚至開放政府食堂等,把游子和游客以全新的方式“寵”了起來。蛇年春節作為申遺后的首個春節假期,備受矚目?!盎剜l游”不僅憑借親情與鄉情,喚起了游子的團圓喜悅和思鄉之情,還通過文旅融合,深入挖掘傳統春節的文化內涵,豐富了文旅消費場景,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地方品牌,為激活節日文旅消費、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可持續的動力。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明確提出“構建以縣城為樞紐、以小城鎮為節點的縣域經濟體系”,著重強調要做好“土特產”文章,發展休閑旅游業,推進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實施鄉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提升鄉村旅游的質量和效益,為新時代縣域產業建設規劃了清晰的發展路徑。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春節假期,縣域游訂單量大幅增長,旅游熱度增幅明顯。這一現象背后,既體現了無數游子對家鄉的眷戀與向往,也反映出縣域文旅產業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充分展現了以春節傳統假日為載體的“回鄉游”經濟對縣域經濟發展的強大拉動作用。
激活鄉土文化的情感附加值,是培育縣域特色經濟的關鍵切入點。以春節為代表的中國傳統節日,作為中國人最為深沉的文化儀式,兼具情感凝聚與經濟流動的雙重屬性?!皩ふ彝暧洃洝薄绑w驗傳統習俗”成為“回鄉游”的核心需求。這種情感需求反映到市場上,“返鄉不住家,住縣城酒店”“拒絕宅家社交,走出家門尋年味”成為新的趨勢,推動了今春縣域文旅街區、古宅民宿、非遺手工藝作坊等多種業態的爆發式增長。根據旅行平臺的數據,年味兒濃郁的縣域旅游吸金能力最強,像擁有豐富的非遺表演、特色民俗、地道美食、文博場館、休閑景區的廣東潮汕地區、四川阿壩州、河北邯鄲等地的縣域,旅游搜索量大幅攀升,星級酒店預訂量成倍增長。這充分證明了以文化共情推動縣域消費升級的路徑是切實可行的。
豐富優質文旅產品供給、推進文旅融合,成為縣域產業實現“破圈”的關鍵密碼。1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推出了90條“年禮好物自在鄉村”主題精品線路,各地結合自身地域文化特色,推出了非遺特色旅游線路和年俗活動,以傳統年俗展現鄉土中國的溫暖底蘊。春節期間,多地文旅項目的創新實踐,為縣域經濟轉型提供了鮮活的范例。湖南岳陽張谷英村舉辦了2025年全國春節“村晚”主場活動,通過“景區打造+民俗文化+節慶活動”的模式,打造了永不落幕的“村晚”。肇興侗寨舉辦了侗族大歌實景展演、鼓樓火塘圍爐、傳統靛染手作等活動,吸引游客深度參與,通過“非遺活化+生態旅游+全域互動”模式,打造沉浸式民俗體驗。同時,還聯動周邊村寨推出侗年文化活動,形成全域文旅聯動效應,為村民提供了長期的就業崗位。春節“回鄉游”帶來的文旅熱潮,不僅帶來了短期收益,更催生了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2025年春節文旅市場的繁榮景象,折射出中國縣域經濟的巨大潛力,讓我們在年味中看到了鄉村振興的美好未來。各地政府應緊緊抓住“回鄉游”這一機遇,統籌縣域治理和文旅產業培育,加大對縣域旅游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服務質量。同時,深入挖掘縣域的歷史文化內涵,打造具有獨特特色的縣域旅游品牌,將其建設成為具有文化吸引力、旅游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縣域旅游目的地,讓游客和居民共同分享縣域文旅經濟發展的成果。當“回鄉游”成為連接城鄉的情感紐帶,當“文旅融合”成為重構縣域產業結構的新動力,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現代化畫卷正在徐徐展開。這場始于鄉愁、興于文旅、成于產業的變革,必將書寫出中國式現代化縣域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