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國內玉米市場利好消息不斷涌現,購銷活動逐步恢復。下游企業存在較強的剛性補庫需求,同時國儲收購力度加大,玉米市場價格迎來上漲態勢,全年有望呈現穩中有升的趨勢。

節后東北玉米價格穩中有升,華北玉米漲勢突出
從現貨價格方面來看,主產區呈現出普遍上漲的走勢。東北地區玉米價格在2月5日至7日期間基本保持平穩,自2月10日起開始持續攀升。依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測數據,2月13日,黑龍江綏化、佳木斯、齊齊哈爾、大慶等地區國標三等玉米的收購均價為每噸1930 - 1980元,相較于春節前每噸上漲了30 - 50元,與2月10日相比每噸上漲了10 - 50元;吉林長春、松原、四平等地區國標三等玉米的收購均價為每噸1940 - 2020元,比春節前每噸上漲20 - 60元,較2月10日每噸上漲10 - 40元。華北黃淮地區玉米價格從2月5日起持續上漲,漲勢比東北地區更為顯著,山東地區國標三等玉米的收購均價為每噸2150 - 2250元,比春節前每噸上漲50 - 110元,較2月5日每噸上漲50 - 90元;河南地區國標三等玉米的收購均價為每噸2150 - 2210元,比春節前每噸上漲50 - 90元,與2月5日相比每噸上漲40 - 90元。
從期貨價格來看,大連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貨主力合約(c2505)收盤價格自去年12月下旬以來呈現震蕩上行態勢,春節后依舊保持強勢。2月13日報收每噸2302元,較近月合約(c2503)上漲4.2%,較節前1月27日上漲0.8%,較1月最低點上漲3.5%。
售糧進度快于去年,企業補庫需求強烈
春節前售糧進度同比加快,國內主產區節后余糧供應壓力同比有所減輕。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監測,截至2月13日,東北三省一區售糧進度達到59%,周環比提高2個百分點,同比提高8個百分點;華北地區售糧進度為62%,周環比提高3個百分點,同比提高6個百分點。春節后隨著企業陸續開工以及庫存的消耗,下游企業補庫需求增加,行業開工率逐步提升。元宵節前市場有效供應相對較少,部分深加工企業提高價格進行收購。據卓創資訊監測,截至2月13日,華北地區深加工企業平均庫存為11天,環比下降8.33%;東北深加工企業平均庫存28天,環比下降3.45%;玉米淀粉行業開工負荷為61.71%,環比上周回升1.94個百分點。
市場利好因素眾多,年內價格有望整體上漲
雖然東北和華北主產區即將開始春耕備耕,農戶打算賣糧變現,短期內玉米價格存在回落的可能性,但國內玉米市場利好因素較多,全年價格有望以漲勢為主。從下游需求來看,生豬存欄維持在高位,玉米飼用消費旺盛,玉米深加工產能持續擴張,加工企業利潤好轉,開工率回升,這些都將拉動玉米需求穩中有升。據農業農村部監測,2024年4季度末能繁母豬存欄為4078萬頭,季環比增長0.4%,相當于正常保有量的104.6%;生豬存欄42743萬頭,季環比增長0.1%。截至1月底,2024/25年度玉米淀粉行業平均開工率為69%,同比提高4個百分點。從進口情況來看,進口玉米數量大幅下降,外部壓力明顯緩解。據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2024年12月份我國進口玉米34萬噸,同比減少93%;進口高粱37萬噸,同比增加7%;進口大麥77萬噸,同比減少53%。全年玉米累計進口1364萬噸,同比減少50%;進口高粱866萬噸,同比增加66%;進口大麥1424萬噸,同比增加26%。高粱和大麥進口增加量比玉米進口減少量還少712萬噸,這意味著玉米及替代品總量下降了700多萬噸。2025年玉米進口量有望繼續下降,回到720萬噸配額水平以下,國內玉米市場供求將恢復“緊平衡”,對價格回升形成有力支撐。從國際市場來看,乙醇生產保持強勁態勢,國際玉米需求旺盛,傳導拉動國內看漲預期。2月13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玉米期貨收盤每蒲式耳493.5美分,較去年12月最低點上漲10.1%;美灣近月交貨的美國2號黃玉米離岸價為每噸224美元,折人民幣每噸1634元,到我國口岸完稅后總成本約為每噸2283元,比錦州港國標二等掛牌收購均價每噸高153元。從政策方面來看,收儲調控力度較大,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2月3日,中儲糧集團發布增儲國產玉米的通知,在東北地區增設收儲庫點30多家。截至目前,中儲糧共計發布公開收儲庫點206家,“風向標”作用明顯。2月5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對進一步做好玉米收購工作作出安排,強調要強化玉米收購統籌組織,多措并舉提高企業收儲建庫的積極性。
在需求回升、進口下降、國際拉動、政策托底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25年我國玉米市場將在經歷2年多的持續調整后,進入周期性上行通道。建議廣大農民朋友密切關注市場行情,把握好售糧時機,爭取獲得理想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