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春耕春播生產的關鍵時期,近日,農業農村部農機化總站聚焦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這一重點任務,圍繞玉米密植精準調控、再生稻全程機械化、增產型保護性耕作等主推技術,相繼發布了4項機械化指引性技術文件。其目的在于加快增產型機械化技術裝備的推廣應用,為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提供堅實有力的機械化技術支撐。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技術文件,是農機化總站在總結各地多年糧油單產提升機械化技術試驗示范成效的基礎上提煉而成的技術規范。這些文件主要針對先進適用、增產潛力大的農機化技術裝備,就農民機手關心的“怎么選、怎么調、怎么用”等現實問題,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并結合典型應用案例進行講解。旨在指導基層農機化推廣人員和種植主體科學規范地應用相關技術和裝備,引導持續推進氣力式精量播種機等配套升級,促使單產提升的主推技術和高性能機具更快地部署到生產一線。
具體而言,《玉米密植精準調控技術配套機具應用指引》及視頻實例,指導生產主體選用高質量耕整地機械、高性能播種機、水肥一體化設備、低損高效收獲機、輔助駕駛系統等裝備,以實現高質量的機械作業,推動合理增密、水肥精準調控等技術落到實處。《再生稻全程機械化技術指引》,從品種選擇、寬窄行機插秧、導航作業、適時曬田、專用收獲機選型配套、肥水管理等多個方面,提出了再生稻全程機械化技術裝備措施,從而降低頭季稻收獲碾壓率。《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主推技術模式》,圍繞耕地保護與單產提升這一目標,聚焦秸稈還田和免少耕這兩個關鍵環節,同時配套增產型機械化技術,共凝練出8個主推技術模式,促進土地的合理利用與養護以及糧食的穩產豐產。《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應用典型案例》,通過介紹應用主體的成功經驗和做法,發揮典型引領作用,引導更多主體應用增產型保護性耕作技術。
湖南省瀏陽市農機推廣站相關人員表示:“技術指引發布得非常及時,指導也十分全面。再生稻頭季稻馬上就要育秧了,之前我們還在為今年再生稻機械化推廣工作發愁,現在有了技術指引,我們心里就有底了!”基層種植主體的反響更為熱烈。內蒙古通遼市匯民盛豐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馬忠臣表示:“玉米密植精準調控技術我們已經應用了三四年,畝均增產500多斤,但我覺得還有增產潛力。之前缺少全程機械化技術指導,很多關鍵技術掌握得不夠到位,現在有了技術指引,對于選擇什么樣的機具、機具如何調試使用以及關鍵環節如何把握,都一目了然。”
在春耕期間,農機化總站還將組織開展復合種植、氣力式播種等多場次的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技術裝備培訓。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實地培訓與視頻宣傳等多種方式,宣貫提單產關鍵技術裝備的應用要點。同時,組織種植戶、規模主體進行觀摩學習,并在關鍵農時選派技術專家深入一線開展指導服務,以提高技術到位率和裝備匹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