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三場“部長通道”上,自然資源部部長關志鷗于11日表示,自然資源部會強化占補平衡管理,保證占一畝補一畝,堅決守好18億畝耕地紅線。

關志鷗指出,按照政府工作報告和中央一號文件要求,自然資源部將全面提升數量、質量、生態相結合的耕地保護效能,實現穩數量、強監管,提質量、優布局,優生態、惠民生的目標。
據相關介紹,自然資源部將加快構建耕地保護“一張圖”管理體系。通過落地上圖、以圖管地,推動耕地保護向數智化轉變,真正做到心中有數、心里有底。同時強化占補平衡管理,明確占補平衡的空間范圍,拓展占補平衡的來源渠道,確保占一畝補一畝,保證耕地補足補優,嚴格防范占多補少、占優補劣、弄虛作假等情況的發生。
與此同時,自然資源部會依據國土空間規劃的總體布局,開展評估監測工作。對現有耕地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綜合整治,合理調入適合耕種的優質土地,有序調出不穩定耕地,進一步優化耕地的空間布局,提高優質耕地的比例。關志鷗強調:“要特別保護好黑土地,讓其成為耕地保護中的‘優等生’。”
關志鷗表示:“要把耕地置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層面進行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堅持以水定地,做到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沙則沙。”耕地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運用“長牙齒”的硬措施堅決遏制違法占地行為,也需要全社會共同樹立節約集約的意識,從源頭上減少或避免占用耕地。要及時糾正個別地方在工作中出現的損害群眾利益、破壞生態的行為,切實保護農民利益、維護生態安全。
在談及“三北”工程成效時,關志鷗介紹,經過一年多在沙海的奮戰,“三北”工程區完成治理任務7600多萬畝。如今,科爾沁沙地正在重現往日稀樹草原的壯美景觀,庫布其沙漠藍色的光伏與金色的沙漠相互映襯,塔克拉瑪干沙漠實現鎖邊“合龍”。
關志鷗稱,新時代的“三北”工程更加注重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的統一。光伏治沙實現板上發電產生效益、板下種植獲得收入,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這一工程也更加注重加強國際合作交流,為全球荒漠化治理貢獻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