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春為什么要春捂?
中醫養生保健學中講究“春捂秋凍”,即早春的時候不要急著脫掉冬裝換春裝,預防倒春寒。早春時常有寒冷氣候的反復,穿著宜偏暖些。對調節能力較差的孩子、老人或體質較弱者來說,應根據氣候寒熱變化,隨時添減衣服。
醫生介紹稱,老年人體內產熱本領較低,且循環系統已不像年輕人那樣正常,故容易受“倒春寒”的刺激。因此立春以后,老年人仍要盡量減少出門次數,外出戴上帽子減少頭部血管受到冷空氣的刺激,高血壓病人要注意正規持續用藥。
另外醫生還提醒,一些年輕姑娘由于愛美,往往在早春就穿起了裙子和靴子,這樣對身體不利。
知道了初春乍暖還寒要“春捂”,一般來說,婦女膝關節對冷空氣的襲擊較為敏感,易發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癥狀,久之會引起風濕性關節炎。
春捂持續多久?
一般情況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0天—15天。這是因為雖然立春代表春天的來臨,但冬季的低溫并不會立刻回升,需要至少10天—15天的過渡時間。在這期間,氣溫變化較大,如果過早脫掉棉衣,頭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熱的氣溫變化中,因為不適應而受寒,從而導致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
“春捂”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果捂過了頭,同樣對健康不利。“春捂”并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而是強調*要“遞減”,即衣物增減既要視天氣的變化情況而定,也要根據自身的體能素質。春季氣溫日差較大,早晚較冷,此時可適當捂一會兒。而晴日的中午時刻,氣溫一般都在10℃以上,此時可適當減衣服。在增減衣物時,最好先聽聽天氣預報。天氣轉熱后,有些人還穿著很多衣服,甚至捂出了汗,冷風一吹反而容易著涼。
48小時,再晚便是雨后送傘了。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
研究表明,對多數老年人或體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來說,15℃可以視為捂與不捂的臨界溫度。也就是說,當氣溫持續在15℃以上且相對穩定時,就可以不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