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雨水”節氣即將來臨,西南地區的油菜已邁入開花期,長江中游地區的油菜進入蕾薹期,長江下游地區的油菜則處于苗期,當下正是春季田管的關鍵階段。自去年冬季以來,油菜主產區的溫度和光照條件良好,但降水量較少,總體的氣象條件有利于油菜的生長。基于目前田間油菜的長勢以及氣象條件,各地需要重點防范“倒春寒”和菌核病等風險,著重落實“清理三溝,分類追肥,防旱防凍,病蟲防治,一促四防”等關鍵技術,全力為夏收油菜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一、清理三溝。在水旱輪作的油菜種植區域,應當及時對廂溝、腰溝、圍溝進行清理,確保“三溝”保持暢通無阻,要讓外排水溝與“三溝”相互連通,使得明水能夠順利排出,暗水也能有效過濾,以此防范雨雪天氣引發的漬害影響。可以結合追施薹肥、清理三溝的工作,進行壅根培土,起到保溫、保肥以及防寒的作用。
二、分類追肥。薹肥對于保障花期和角果期氮磷鉀元素的充足供應起著關鍵作用。追施速效肥能夠迅速滿足油菜分枝生長對養分的需求,為單株角果數和千粒重打下堅實基礎,同時還能提高油菜的抗寒性和抗倒性。對于出現干旱情況的田塊,江蘇、安徽等下游稻油輪作遲播區以及江西、湖南等稻稻油輪作區的油菜,要盡早追施薹肥,并適當增加鉀肥的施用量,以促進油菜在春季生長發育,增加單株干物質的積累。在酸性土壤產區,應增施硼肥和鈣鎂,防止油菜出現花而不實和缺鈣萎縮的現象。
三、防旱防凍。針對發生干旱的地區,需要在降溫之前及時進行灌溉,可采用半溝水或跑馬水的方式進行抗旱,以此增強油菜的抗凍能力,避免旱寒疊加帶來的不利影響。可以通過葉面噴施赤霉素?蕓薹素內酯、胺鮮酯、新美洲星、黃腐酸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來提高油菜的防寒抗旱能力。
四、病蟲防控。要做好病蟲害情況的監測以及統防統治工作。在霜霉病、病毒病、白斑病和蚜蟲等病蟲害發生較為嚴重的地區,要堅持“治早治小、綜合防控”的原則。可以噴施多菌靈、烯酰嗎啉等廣譜殺菌劑來防治霜霉病和白斑病,噴施噻蟲嗪、聯苯?噻蟲胺等藥劑來防治蚜蟲和病毒病。在江西等去年黑斑病發病嚴重的地區,應在角果期使用福美雙或百菌清進行防治。建議使用植保無人機開展統防統治工作,以提升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五、一促四防。油菜主產區應在花期適時開展“一促四防”工作,并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施藥的時間、次數以及配方。在菌核病輕度和中度發生的區域,建議在開花始盛期(即田間有50%以上的植株開花)進行一次防治;在菌核病重發區域,建議分別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各進行一次防治,兩次防治之間間隔7 - 10天。去年菌核病嚴重的地區推薦使用氟唑菌酰羥胺?咪鮮胺、異菌?氟啶胺、啶酰菌胺、丙硫菌唑等新型藥劑,一般地區可采用菌核凈、咪鮮胺、腐霉利等常規殺菌劑,并與水溶性硼肥混合溶解后進行噴施。